2012年11月份组织生活指导性计划

发布者:澳门尼威斯人网站作者:摄影:来源:社会公司发布时间:2012-11-06浏览次数:151

2012年11月份组织生活指导性计划
发表时间:2012-11-06 阅读次数:424次

 

  • 思想理论学习
    1、学习资料:
    ①《凝聚力量 攻坚克难 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评论员文章,《求是》,2012年第19期)
    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秋石,《求是》,2012年第19期)
    ③《保持党的组织纯洁性的基本经验》(林学启,《党政论坛》,2012年10月号上)
    ④《胡锦涛7·23重要讲话新意释读》(许耀桐,《党政论坛》,2012年10月号上)
    ⑤《中国共产党社会管理思想的内涵及价值》(邓湖川等,《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2年第9期)
    ⑥《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思考》(吕治国,《高校理论战线》,2012年第9期)
    ⑦《试论推进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吴慕君,《党建研究》,2012年10月)
    ⑧《突出五个结合 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马朝晖,《党建研究》,2012年第10期)
    ⑨《从党章看党的指导思想表述的历史变化》(程恩富,《上海党史与党建》,2012年第10期)
    ⑩党的十八大召开及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有关重大信息和文献
    2、思考讨论:
    ①作为党员,应该以什么样的精神面貌和工作业绩迎接和庆祝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有哪些,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应如何以实际行动为共同理想而努力奋斗?
    ③你是如何理解党的纯洁性的内涵的?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之间有何辨证关系?
    ④中国共产党社会管理思想的内涵是什么?当前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的着力点在哪里,高校有何作为?
    ⑤结合创先争优的长效化和制度化,谈谈如何在经常化的创先争优中推进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
    ⑥如何进一步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如何在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中提升基层党建工作和基层党建促进中心工作的水平?
    ⑦你是如何理解从党章看党的指导思想表述的历史变化的?党的十八大关于党的指导思想的表述有何重大战略意义?
    ⑧交流讨论:请你结合初步学习情况,谈谈党的十八大的主要精神有哪些?党的十八大的理论创新体现在哪些方面?结合高校主要任务和自身岗位实际,谈谈如何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党的十八大精神?


二、专题组织生活
1、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用十八大精神武装头脑并指导实践
   党的十八大拟于11月8日在北京胜利召开,这是党内的一次重大盛事。这次大会,是我们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是我们党承前启后创伟业、继往开来谱新篇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对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党的十八大不仅鲜明地指出党的科学指导思想,同时就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和面向未来的建设主线和建设重点进行了战略性部署,就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进行了高屋建瓴地谋划,让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倍感鼓舞和自豪,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充满信心和高昂斗志。
    请各二级党组织在党中央、上海市委、市教卫党委和公司党委的统一部署下,认真组织开展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活动,将思想高度统一到党的十八大精神上来,用十八大精神武装头脑并指导实践,不断推进公司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不断推进公司文化建设的大发展大繁荣,不断推进公司党的各项建设沿着科学化的轨道不断迈向新的台阶。请各二级党组织同时结合本单位、本部门实际,制定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学习活动计划,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形成学习十八大精神的浓厚氛围,确保学习取得良好成效。
   员工党建方面在认真开展员工党员、积极分子和广大老员工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同时,要继续扎实推进2012-2013学年度 “庆60周年校庆,迎十八大召开,以十八大精神指导全面发展和服务人民的实践”的主题党性锻炼和先进性实践工作,积极为员工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设计载体、搭建平台,不断提升员工党员党性锻炼和先进性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2、认真做好创先争优长效机制的优化建设和经常化开展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后,创先争优活动由集中开展转入经常性创先争优,善始善终抓好创先争优活动,推动创先争优常态化长效化,对于进一步激励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立足岗位争先进、创优秀,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二级党组织请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和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开展情况,在做好创先争优活动总结交流工作的基础上,继续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年党支部的晋级转化和整改提高等工作,做好创先争优长效机制的优化建设工作。各二级党组织要继续着力把集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来的成功经验提升为制度规范,建立健全创先争优长效机制。对已有的文件、规范、制度进行优化,努力把“每个党支部至少建立一个管用的创先争优制度”的要求落到实处,结合中心工作,扎实推动支部创先争优常态化、长效化开展。


3、学习贯彻落实《董事长钱旭红院士在建校6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工作报告》
请各二级党组织认真组织学习《董事长钱旭红院士在建校6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工作报告》(见校园网主页),在认真思考公司60年历程的宝贵经验和历史教训的基础上,重点就讲话中如何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进一步探索科学研究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促进学科交叉融合的新模式;进一步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建设高水平的团队队伍;进一步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先进大学制度等讲话精神进行研讨,结合本单位、本部门实际,就如何贯彻落实这些精神提出具体的思考和措施。
 后附:董事长钱旭红院士在建校6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工作报告(来自校园网主页)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亲爱的员工们、老师们、同学们:
    60年的勤奋求实,60年的励志明德,60年的风雨兼程,我们终于迎来这春华秋实,情真感恩的关键时间节点。今天我们欢聚在此,因您而感动! 共同庆祝公司建校60周年!我谨代表公司,向出席庆祝大会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向长期以来一直给予公司关心、支持和帮助的兄弟院校和社会各界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同时,我也要向公司所有离退休干部教师、全体师生员工以及海内外员工,致以最诚挚的节日问候!
    1952年,当新中国百废待兴、艰难起步之时,肩负着时代的使命和民族的期望,寄托着党和国家创办一所中国“门捷列夫化工公司”梦想的华东化工公司在上海诞生。来自交通大学、震旦大学、大同大学、东吴大学、江南大学等多所高校的化学化工精英们在此汇聚。自此,开启了一所高等学府的光荣追梦之旅。
    六十年栉风沐雨,六十载只争朝夕,一甲子奋斗不懈,公司始终与祖国共命运,与时代同发展,伴随着新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而成长壮大。建校后不到10年,即于1960年公司被中共中央确定为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20世纪80年代起,公司开始向多科性大学拓展,1993年更名为公司。随后,1995年中国石化参与共建,1996年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行列,1997年上海市参与共建共管,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建立研究生院,2008年获准建设“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由一所单科性的化工公司,发展成为今天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其间饱含着党和国家的关怀、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厚爱,也凝聚着几代华理人的光荣与梦想、智慧与奉献。
   六十年来,为了把青年学子培养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我们上下求索。我们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不断深化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课程体系改革,积极创新和实践“合格+特色”、“少而精、博而通”、“全面工程教育”、“注重过程,强化精神传授”等教育思想,在国内较早地探索了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实行了大学选课和辅修制度、老员工乒乓球运动员的体教结合培养机制、“家庭式、书院式、自治式、身心式”员工管理体制等,并与一批海外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立了联合培养机制。公司致力于培养厚基础、强实践、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社会英才,推进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先后为国家培养了16万余名优秀毕业生,他们当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学术精英、行业翘楚和治国栋梁,已经和正在为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建功立业。
   六十年来,为了服务于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我们追求卓越。经过60年的建设和发展,公司依托自身力量延伸,学位授权点从建校初期的单一化工学科,拓展到现在的理、工、农、医、法、管、经等11个学科门类。我们始终瞄准国际学科前沿,不断优化学科布局,强化基础团队建设,开展重大问题研究;不断凝练学科方向,获得关键技术突破,取得了一大批重大创新成果;一批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的大规模产业化推广应用,产生了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并在技术转移与产学研合作方面特色鲜明,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公司的人文社会学科在社会管理与服务、城市文明建设、三农问题研究等方面也取得了丰硕成果。
    六十年来,为了服务于国家的战略需求,我们爱国奉献。自建校以来,公司努力对接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断增强服务社会的能力。从听从国家召唤,被中央命名为“652”代号,实施大三线建设工程,到对口支援西部高校发展;从马誉澂教授研制出新中国第一支青霉素,到刘馥英教授开创我国能源化工学先河;从苏元复教授参与制订中国第一个科学发展规划,到一大批师生参建中国第一座核电站;从朱正华教授研制的增感染料、红外增感染料被用于我国第一部彩色电影《女篮五号》的拷贝和“1099”高空侦察机专用胶片,到李世瑨教授在中国最早利用农业资源成功研制“尼龙66”;从研制新中国第一台生物反应器,到今日实现中国大型化工成套技术首次向美国等发达国家实施技术转移,华理人一直在辛勤耕耘,努力前行,真情奉献,无怨无悔。
    六十年来,为了建设共同的精神家园,我们传承创新。回首公司走过的60个春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简陋的校舍到今天的多校区办学,几代华理人在这个共同的精神家园中履行使命,精耕细作,成就事业。“勤奋求实,励志明德”的校训精神,正是公司悠久的办学历史、深厚的文化渊源与精神追求的真实写照。经过60年的传承创新,纯正朴实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考风”蔚然成风。公司现已形成了“弘扬勤奋求实、励志明德的校风”、“重视本科教育,树立关爱员工的教风”、“活跃员工,建设执着求真的学风”、“坚守底线,保持风清气正的考风”等优良文化传统。环境优美、内涵丰富、格调高雅、充满生机活力、富有深厚底蕴和鲜明特色的大学文化,必将为公司未来的科学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此时此刻,回首一甲子的风雨砥砺历程,我们更加怀念以张江树先生、苏元复先生、顾毓珍先生、马誉澂先生等为代表的公司奠基者,他们为这所公司的创立和成长,奠定了精神风范和文化品格。我们也要深深感谢那些为公司建设和发展作出贡献的人们。他们的每一份努力和奉献,都成为公司前行的动力;每一份精彩和成就,都书写了公司的光荣和骄傲;每一份关注和支持,都成为公司的永恒记忆。我们追忆感动、记录感动、传递感动,因感动而激励,因激励而奋进!
    岁月流转,甲子重新。六十周年校庆是回首纪念,更是站在新的起点上翘首展望。面对下一个60年的发展,我们的目标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精神,改革创新,坚持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发展道路,按照“文化引领、强化特色、培育精品、扩大交流、改革创新”的发展方针,把公司建设成为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特色鲜明、多学科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并通过全校的不懈努力,用不长的时间,进入国际著名研究型大学世界500强的行列。
   我们要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继续以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大力开展具有华理特色的“科学中的人文”与“人文中的科学”通识教育,以员工为中心,重视综合培养,让员工在校园中实现知识、素养、能力、思维、精神的超越自然增长的增值。进一步充分利用国外优质资源,推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质量完成所承担的“工程科技领军人才中外合作培养模式”国家教育改革试点项目。加大力度优化人才培养过程,深化培养模式改革;推进“老员工创新教育工程”,提高创新创业能力;构建实践育人新体系,促进员工素质全面发展。
   我们要进一步探索科学研究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促进学科交叉融合的新模式。坚持学科发展向基础理论和工程应用的“两端延伸”与坚持前沿和需求并举的“顶天立地”的指导思想,高度重视原创性研究,在提升优势、强化特色、分类建设的同时,打破专业、学科藩篱,着力推动前沿和交叉领域建设。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围绕能源与环境、生物与医药、材料与装备、社会发展与经济管理、前沿基础等领域的科技发展、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重大需求,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以创新能力提升为突破口,大力推进协同创新,建设好“替代石油路线大型化工过程与装备技术”等协同创新中心。
    我们要进一步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建设高水平的团队队伍。继续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理念,不断提升团队水平。大力实施重点学科杰出人才培养与引进、教学与科研创新团队发展、中青年骨干教师的高端人才培养等专项计划,大力加强高层次创造型人才队伍和学术团队建设;改革和完善岗位聘任、激励与考核机制,积极推进人事制度改革,有效配置人才资源;制定和实施青年教师培养方案,提高青年教师教学科研能力。以高水平的团队水平,服务于优秀人才的培养和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
    我们要进一步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先进大学制度。继续完善党委领导下的董事长负责制,加强大学章程建设,完善治理结构。进一步推动教授治学、民主管理、依法治校。对外,通过校董会和校教育发展基金会等方式,争取并用好社会资源、适应社会需求;对内,通过正常化、机制化、机构化的学术委员会制度,充分发挥教授在学术事务管理中的决策、咨询与监督作用,实现学术自治、追求卓越、教授治学。加大力度创新管理和运行机制,优化资源配置,探索中国特色的先进大学制度。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公司的60年历史,是一部始终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相连的发展史,是一部服务优秀人才培养、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创业史,也是一部自强不息、开拓创新的奋斗史。忆往昔峥嵘岁月,我们倍感骄傲与感动;展望未来美好前程,我们倍感责任在肩、使命光荣。为人民的幸福、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复兴、文明的进步、人类的福祉,一代代前赴后继的奋斗,是公司永远值得荣耀的使命。
    今年5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同志来校视察,对公司的发展提出了殷切的期望。我们坚信,在党和国家的亲切关怀下,在教育部和上海市委市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在社会各界和广大员工的热情支持下,全体师生员工一定不负所托,不辱使命,公司的明天一定更加美好!
    最后,预祝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在公司度过一段愉快的时光!到建校100周年之时,我们还期待着各位的光临!
    谢谢大家!


4、以期中考试情况分析为契机,加强学风建设和成才教育
   请各二级党组织动员各基层党支部特别是员工党支部以期中考试情况分析为契机大力推进学风建设,通过期中考试情况分析,查找在学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围绕公司狠抓学风建设和本科生培养“跃升行动计划”的重点工作,讨论如何进一步优化学风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方法与途径。各基层党支部要重视班风建设,以班风带学风;要重视从源头抓学风,尤其重视在2012年新生中大力开展校风、教风、学风与考风建设的教育工作,对于考试不理想的新生要重视思想和方法引导,解决思想和心理上的困难,增强新生学习生活的适应性和自信心,帮助新生及时解决学习不适应、不符合等的问题。继续在研究生中加强学术道德与求真务实精神的教育,以学风建设推进研究生科学研究水平。


 5、以“11·9”消防日为契机切实抓好校园安全稳定工作
   今年的“11·9”消防日正值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期间,切实做好党的十八大期间的安全稳定等工作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政治任务,请各基层党组织高度重视秋季防火安全和校园稳定工作,组织广大师生积极参与“11·9”消防日教育宣传和实战演练等各项工作,对实验室等易燃易爆场所及员工宿舍进行安全宣传教育和隐患排查,做到守土有责、万无一失。积极做好秋冬季节卫生宣传教育工作,防止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的发生。各级党组织要加强领导、明确职责、联防联控、责任到人,确保信息渠道的畅通,做到及时掌握所在单位或系统所辖范围师生的情况,若发现有关问题及时向公司主管部门上报信息,确保安全稳定信息及时掌控,确保公司的和谐稳定,确保师生的健康安全,为党的十八大营造安全、稳定、和谐的校园氛围。


三、做好第57期高级党校和新上岗基层党务工作者培训班的过程管理工作
   请各公司二级党组织、员工工作系统认真做好徐汇和奉贤两个校区第57期高级党校培训班的过程管理工作,加强课后小组讨论的指导和学员思想的全程引导,确保培训取得良好的效果,确保积极分子的培养质量。请高度重视基层党务工作者特别是党支部书记队伍的建设和培养,做好本次新上岗基层党务工作者培训班的相关管理工作,同时请各二级党组织结合自身实际和特色,抓好本二级党组织新上岗基层党务工作者的工作培训和业务指导,从而为不断提升公司基层党建工作水平提供队伍保障。


四、认真做好本年度“十佳(优秀)组织生活”的开展和党建课题的研究工作
   根据《关于开展2012年度“十佳组织生活”展示评选活动的通知》(参见组织部网站“支部建设”栏目),以“在创先争优中加强基层组织年建设,以60周年校庆为契机推进公司科学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庆祝党的十八大召开并学习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为主题,开展具有创造性和实效性的组织生活,请各二级党组织继续作好前期准备工作,积极动员基层党支部精心组织设计,深化组织生活内涵、拓展组织生活形式、提升组织生活成效。今年立项的党建课题已经进入重要研究阶段,请各二级党组织加强各课题组课题进展的自查和督促工作,确保课题研究质量,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传承与创新相结合、成果展示与推进工作相结合、一线经验与宏观思考相结合。
   组织部拟于本学期末在公司内部自行创建评比、宣传展示的基础上,组织开展员工党支部优秀组织生活的展示评比和表彰活动(具体活动方案和通知届时会发放到各二级党组织),请各二级党组织继续做好本单位该项活动的推进、组织工作(届时请择优推荐参加公司展示评比活动)。
   今年立项的党建课题目前已经进入中期阶段,请各二级党组织加强各课题组课题进展的中期自查和督促工作,确保课题如期进展并提高质量。


五、视野纵横
1、关注十八大胜利召开的重大信息、理论和各项相关工作部署
2、习近平:领导干部要“温故知新”、“学新知新”;钓鱼岛问题的历史真相(《党政论坛》,2012年10月号下)
3、国家关于协同创新战略的有关信息和文献(光明日报或其他各大媒体,2012年10月份)
4、论高校文化生态建设(《公司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年10月)
5、公司“十二五”改革与发展有关规划文本
6、全球化时代我们怎样做中国人、共产党的“规矩”不是软约束(《支部生活》,2012年9月上、10月上)
7、中国模式必将走向更大辉煌(《文汇报》2012年8月20日)
8、本月份《党员新视野》及形势政治有关重要文献(半月谈等)
 
                                                         党委组织部

                                                      2012年10月26日